11月底,南通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全國勞動模范”的榮譽。他說,能獲此殊榮,要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班上學到的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帶著大家走上了致富路”。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積極培育創新創業型高素質“新農人”,在開展新型農民培育過程中,將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融合,堅持產教融合、校企結合,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培養模式,近5年累計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近17萬人次,一大批農民實現了從傳統勞作者向職業農民和農業農村經營管理人才的華麗轉變。
精準教學,
農民“因人”培育全覆蓋
“顧教授,你們上次培訓課上教的‘絕招’真好用,今年草莓沒有發生灰霉病了。”這些天,如皋“果鮮美”家庭農場的100多畝大棚紅顏草莓進入采摘期。看到前來回訪的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授顧繪,農場負責人徐云連聲道謝。
“以前,草莓經常染上灰霉病,產量也偏低。”徐云指著大棚里顆顆飽滿、顏色鮮艷的草莓說,多虧了上次參加了“生產型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學到了套種大蒜控制灰霉病的“絕招”。“這招真靈,今年產量增加了不少呢。”
經過4年發展,南通科飛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已經成為南通設備先進、產品質量優的大型養殖場之一。談及辦企業的初衷,負責人鄭洪武直言來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班。4年前,他獲得了培訓機會,課上老師講到了自動化養殖設備和相關技術讓他非常動心。“讓我大受啟發,結束后我就去考察了,回來就辦了這個企業。”
給了徐云、鄭洪武創業“秘笈”的生產型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是由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組織,面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小微農企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的培訓。重點圍繞南通地區優質糧油、精品園藝、生態畜牧、現代漁業等主導產業集群,對生產型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經理人、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現代創業創新青年開展了系統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覆蓋了南通地區4400多家家庭農場和380家農業龍頭企業,覆蓋率達到100%。同時,先后通過農民培育推廣的農業新品種有105個、新技術32項、新設施(設備)20多種。
“我們在培訓中注重內容的實用性,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和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教學課程,把農民綜合素質、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作為重點,培育他們的基本技能,引導他們擴大投資、引進技術、流轉土地、創業致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校長方季紅介紹。
跟蹤服務,
持續提供技術支持
如皋丁冒村“種植大戶”王小龍家里有200畝農場,如何合理布局茬口困擾了他很久。2017年,他到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參加了農民培訓。培訓間隙,他將難處告訴了佘德琴教授。經過溝通和上門考察,佘教授給王小龍引進了紫黑糯玉米、青酥五號毛豆等特色蔬菜新品種,幫他安排好了全年的種植計劃。
“我和佘教授現在還保持著聯系,一有生產上的難題,我就在微信里向她求教,農場生產最近幾年發展得都很順利。”在佘教授持續幫助下,王小龍的農場經營得紅紅火火,成為江蘇省優秀示范農場。周圍農戶紛紛向王小龍“取經”,在他的輻射帶動下,丁冒村設施蔬菜種植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金旺農場被評為“江蘇省示范家庭農場”。王小龍還獲得了“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的榮譽稱號。
參加培訓的學員與學校教師、相關專家教授、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之間建立信息和服務的QQ群和微信群隨時聯系,及時快速解決學員遇到的各種生產問題。這是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在農民培育中強化跟蹤指導的有效手段之一。
為了延伸培訓效應,南通科技職業學院圍繞本地區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和學員實際需求,還分類建立跟蹤服務專家團,定期進村入戶現場指導,幫助學員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培訓一個、扶持一個、成就一個,近3年做到培育學員跟蹤服務指導全覆蓋。
建設基地,
榜樣引領共同致富
物聯監控、燒烤園地、開心農場、林下散養、蔬菜種植、瓜果采摘、電商銷售……在南通通州區,由孫春梅、曹榮這對碩士夫妻創辦的180畝的家庭農場遠近聞名。現在農場通過有機認證的品種有19個,每個月線上銷售蔬菜的金額超過5萬元。而農場的另一個“身份”則是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的現場教學基地,是學員們口中的“田間學校”。
“每年都有十多批來自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的農民學員來我們這里參觀學習。”農場創辦人孫春梅說,大家都對農場的經營模式很有興趣,而她也希望自己的經驗對他們有幫助。
隨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深入,基地建設已成為直接制約培育效果的關鍵。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緊緊圍繞高效優質農業發展,與龍頭企業、規模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共同建立了高效設施園區、田園綜合體、稻麥高效種植區、休閑觀光農業、體驗農業等十多個現場教學基地,成為農民身邊的田間學校。
“上次去無錫惠山建勤家庭農場參觀,他們桃園里種滿了紫云英。”海門果農邢健在一次現場學習中,了解到桃園里的紫云英翻耕后就成了很好的有機肥料,能有效提高水蜜桃的品質與產量。培訓結束后,他當即回家與其他果農成立了水蜜桃幫扶小組,共同探討新模式,共同發展致富。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馬建明介紹,“我們將繼續尋求多渠道‘職培職教’途徑,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向職業農民延伸,對有志從事農業的青年農民進行培育,使他們逐步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在南通乃至全省農業發展形成‘頭雁效應’。” 馮凱敏